继刚刚组建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后,国务院发布反垄断法的首个配套规定《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这个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本月3日签署的规定,确立了以经营者营业额为申报标准。
根据《规定》,经营者集中是指下列情形:经营者合并;经营者通过取得股权或者资产的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经营者通过合同等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或者能够对其他经营者施加决定性影响。
《规定》分两项规定了需要申报的经营者集中的标准: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全球范围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
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2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
经营者集中达到上述两项标准中一项的,即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根据目前的国务院部门分工,该项工作由商务部负责,规定同时明确,应申报而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
《规定》于8月4日起施行。
相关链接
为何选择营业额作为申报标准
为何选择营业额作为申报标准,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昨日解释,经营者的营业额是反映经营者经济力的重要指标,较为客观、明确,世界各国大都采用这一指标确定经营者集中的申报标准。此外,金融机构的集中由于涉及营业额巨大,若根据上述办法,则很可能凡是集中均须接受反垄断审查,对此,《规定》提出,营业额的计算,应当考虑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特殊行业、领域的实际情况,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c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