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方便粉丝为例,6公斤鲜薯可以加工出12碗全薯营养粉丝,按1公斤红薯的成本约0.3元、1碗全薯营养粉丝价值5元计算,加工红薯粉丝,就可以使红薯增值30多倍。”在光友“红薯之路”国际研讨会上,四川大学食品工程系张文学用这个生动的例子说明,食品深加工是财富的倍增器。这番话引起了来自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国家薯业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等行业协会和学术机构专家的共鸣。
在会场外的展台上,摆放着金黄的薯叶茶、淡紫的全薯粉、深红的薯酒……这些比方便粉丝技术含量更高因而附加值更高的品种,是红薯加工企业正在探索的产品方向。
“科技含量高低,决定了产品附加值和企业竞争力的高低。”国内第一家研发出方便粉丝的光友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邹光友介绍,在企业创办的17年间,他们坚持以技术为导向,通过自主创新,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率先在业内推出无明矾粉丝、全薯营养粉丝等,先后获得52项国家专利,企业因此得到长足发展。通过“农户—公司—市场、科研—培训—生产”的产业发展模式,他们将效益传递到从种植到市场的产业链各个环节。他们在全国各大薯类主产区建立的6个基地,直接带动了60多万名薯农致富。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食品行业是传统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不需要什么高科技。其实不然。我们自身发展的经验表明,只有依靠高科技,才能不断研发出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多样化产品;只有依靠高科技,才能为食品安全提供质量监控;也只有依靠高科技,才能获得高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邹光友说,“科技是食品加工最好的调味品。”
xhl